LOGO MENU
LOGO LOGO
22
22
22
22
22

心得與使用
.大釜為爐用,小釜為風爐用
.大蓋的釜適用於寒中,小口壺則適用暑中
.釣釜用小釜較有趣
.輪口.立口.繰口等的釜,因為比爐緣高,柄杓的合則落在釜口中,鶴首、筒釜、一重口釜等都是相同作法
.姥口.乙御前等的釜則因為較爐緣低,柄杓的合則放在口前。其他口緣低的都是此作法
.放柄杓時跟爐緣的距離大約是一隻手指可以自由移動的寬度
.在風爐上放釜時,要避免釜的羽落和風爐的肩呈一文字,釜需往上移三分左右,或是往下,因此而需要五德來調整高度
.釜上有鑄文字的話,文字面向亭主為正面,畫也是相同作法
.釜上的文字前後都有的話,則先寫的在前。例如一面是龍寶山,一面是大德寺的話,則龍寶山的一面在前,畫也是相同作法。
.有名字和花押的話,則由亭主面向花押為前,名字則在對面
.釜蓋上的摘み是動物的話,則頭的方向朝自己
.取釜蓋時,稍微偏向對面切露後拿取。
.切釜蓋時,爐時的作法是轉至居前後切釜蓋,風爐時的作法則是在釜前直切釜蓋。舒服動作順手即可
.取釜蓋時,女性皆以帛紗取蓋,男性則是在共蓋或摘み是南鐐時才以帛紗取蓋,其他則不使用帛紗

.四方口的釜蓋,要以錯開的方式切釜蓋,放到蓋置上則是動作順手即可
.釜蓋的搔立鐶,如果是在釜上則輪朝上。如果是放在蓋置上,並且要放茶巾時,則是將輪往對面方向放倒
.釜蓋的摘み是鐶的話,則鐶朝前,鐶的合わせ目也朝前
.大尺寸的釜蓋,從一開始的作法,放蓋置的位置要寬廣
.釜蓋不分大小,都不可掛放在爐緣
.在向切取大蓋時,蓋置要移至外疊,也會經過釜口放置
.仕付鐶的合わせ目,客付為前方時,合わせ目則朝勝手付方向
.取釜時,女子(男子只限於共蓋時)先將帛紗折成捌き,再將帛紗以拇指朝前手掌伏放於蓋上,以帛紗關閉釜蓋,帛紗放至腰上,放上鐶,取出釜敷,再放上釜
.在爐使用台子或袋棚的炭手前時,小釜也靠近壁付
.在爐使用棚時則靠近壁付
.手取釜的口一直都朝水指方向
.常鐶的釜,無論男女都以帛紗取釜。先拿出釜敷,在蓋上放三折帛紗,帛紗的中間對著釜蓋的摘み,以帛紗的兩端握左右鐶取釜,先從帛紗的右方放開再放左邊,將帛紗捌き後放至釜的下座,將鐶放下。掛釜時,取暫放的帛紗,跟一開始一樣依序取右鐶再取左鐶掛釜,在放開帛紗的同時放下鐶,如果釜歪掉也是以帛紗調整,鐶的合わせ目在鐶的中間
.大釜很難以一條帛紗拿取時,要事先準備另一條帛紗在懷中,先將這條帛紗整理好暫放在膝前,再將腰上的帛紗捌き,以兩條帛握左右的鐶,取釜後,一條放回腰上,一條暫放,掛釜後再將暫放的帛紗放至懷中,也會依情況將兩條都放至腰上的作法

.在風爐的炭手前,取釜的位置為客付
.爐時使用台子或是袋棚等場合,不使用大釜類型
.要拿取放下手取釜時,要使用三折帛紗
.一文字蓋等偶爾會跟竹蓋置密著在一起,因此取蓋時要稍微斜一邊拿取
.在收釜時如果不仔細的話,就會造成煮釜音或釜肌的損傷產生鏽或鐵氣。保存時包裏入箱,避免溼氣,放置在通風場所
.要收釜時,先以一杓釜中的熱水淋釜肌,反覆再淋一杓,加上漸次水淋至釜肌,最後釜底翻過來輕輕將灰洗落,內部殘留的水仔細擦乾,放至遠火上充份燒乾
.很久沒有使用的釜要使用之前,先煮過一至二次,將鐵氣和銹煮掉,也能去除潮溼的臭氣
.有時代的古老釜,因為釜底較薄,放在五德上時必須用心仔細
.有些釜底修繕過而有漆的香氣,會加入惡水或桐的鉋屑煮水來去除,但實際上讓氣味自然消去即可
← Back ∣ vol.101∣Next →
茶器知識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