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MENU
LOGO LOGO

陶磁藝術作品中的金繼表現
金繼與收納保養 -vol.14

在繪畫或是工藝品上的金彩
都是以漆作為接著劑再貼上金箔
或是塗上金粉和膠混合的金泥
以漆藝來說則是「蒔繪」的技法
在上塗的漆上撒上金粉或是銀粉
上摺漆放置
乾了之後再打磨完成
現在的金繼金繕基本上都是以蒔繪的方式表現
在修繕後的痕跡上蒔繪金色
不和周圍的土和釉融合

2000年時「萩燒四百年展」在巴黎開展
當中受全場注目的就是
金繕過後的割高台茶碗
在當地的記者記錄著
非常驚訝於400年前如此冒險的藝術
金繕因此被視為是大膽的藝術表現
現在流傳最有名的金繕茶碗
就是本阿彌光悅的赤樂茶碗「雪峰」
從口緣到胴到高台的大範圍窯裂
金繕後在口緣部份像是堆積著降雪的白釉中
埋著又深又大的金彩
是大膽的組合也是藝術

然而施以金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漆不是永久的接著劑
陶磁器和木頭不同
並不會完全吸收漆
比起木器陶磁器的接著力會比較弱
且需要反覆修繕
也會因為修復的人和想法
而使的修繕後的器物有不同姿態
實際上以漆修繕並施金的例子
是以桃山、江戶初期的近世道具開始
江戶時代有文獻指出
一般茶道具會以漆修復並施蒔金彩
但是在食器方面
像伊萬里的高級薄手蓋付茶碗
則是施以優秀的燒繼
金繼或是漆繼的例子反而沒有
而現在在食器上所用的金繕方法
也不是傳統技法

金繼風潮可以說是近代才開始
在昭和初期古陶研究盛行
發掘窯跡、採集陶片及製作修復陶片
唐津的研究者「古館九一」
陶醉於金繼唐津的魅力之中
漆繼之後蒔金有時也會加入赤漆
表現赤金彩的組合
川喜田半泥子也使用金繼的效果在作品中
在窯割、裂痕多的作品上施以漆繼
以金、銀進行修繕而使得作品更有特色

將古伊賀「破袋」修復
並因此而成為半泥子的代表作「慾袋」
在正面有著大面積的窯割中
埋漆並蒔繪青海波
並非是整片以金一色處理
而是以金色細繪出青海波紋
正是修復師的品味
是作陶家和修復家的合作作品
現在廣泛使用在食器的金繼
比起傳統的修復方法
更是注入新感覺的藝術表現
因此更能捉住現代人的心

← Back ∣ vol.14 ∣Next →∣
金繼器物學

22
logo
104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33巷6號
Tel:2521-6917 ∣ Mobil:0935-991315

營業時間:每天中午12點~晚上7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