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MENU
LOGO LOGO

萩燒茶碗
茶碗器物學 - vol.29

萩燒是日本代表茶陶之一
茶碗自古即有「一樂、二萩、三唐津」的說法
萩燒的起源自慶長九年(1604)
毛利輝元從廣島轉封至萩
自朝鮮歸化的陶工李勺光、李敬兄弟在此製陶
和唐津燒一樣製造朝鮮風的茶碗居多
萩燒的胎土是開採小郡到防府之間的大道土
混合見島的赤土和萩深山的金峰土
所製作出的器形樸拙厚實
器物表面的轆轤痕跡明顯
經常可見到木板所劃出的刮痕
尤其是高台的變化多
最為名的是底部呈櫻花狀的櫻高台
底部高台有銳利削痕是萩燒的特徵之一

使用柞灰、雜木灰、稻灰等素材製成釉藥
像井戶茶碗一像呈枇杷色有大大小小的貫入文
有時會出現像是雞蛋色或是海鼠色等
比起手捻的成形方式
轆轤成形能製作端正的器形
首先將粘土荒練或是菊練之後
將砲彈形的粘土放在轆轤中心進行拉坯成形
轆轤成形需要非常熟練
一開始都是以筒形伸展粘土作為練習
可以拉出上下均一的厚度之後
如何拉薄就非常重要
如果時間過長則粘土吸收水分就會變得鬆軟

竹節高台也是井戶茶碗的一大特徵
萩燒茶碗非常注重高台的位置
從轆轤取下後要陰乾2~3日
等到半乾後開始製作高台
最後刮出接近竹節的形狀
被稱為竹節高台

成形後素地陰干後以700~800度進行素燒
素燒大約需要15~16個小時
素燒是為了防止在掛釉時素地溶解
而且溫度不能升溫太快
必須緩步升溫以免胎土爆裂

在茶陶中施釉是重要的技法
施釉時會用水壺或是刷毛塗佈
會因為掛釉方式而形成不同的釉景色
萩燒的釉藥是在長石粉混入木灰的透明釉
另外加入稻灰的白釉為主流
透明釉可以稱是石釉、萩釉或長石釉
而比例上長石比土灰為10:2~5
白釉則是以稻灰10 土灰5 長石2~3的比例調合
以茶碗來說釉調也是鑑賞的重點
也有不經素燒直接掛釉的方式稱作本燒
在井戶茶碗中的梅花皮(カイラギ)就是使用此技法

萩燒的燒製為朝鮮式的登窯
建在排水良好的山坡斜面
連續三至五個拱形窯室
各窯室有格子狀的火窗
火焰會依窯室的順序向上
在最後一個窯室吸收煤煙

第一窯室又稱為胴木窯
正面有投擲木材的焚口
剛開始需持續燃燒14~20個小時去除窯內的溼氣
第二窯室則開始放入作品
在橫向的出入口和投柴口塗上泥土
再逐次添加柴火升溫
萩燒的燒成溫度約在1200~1300度
燒成時投柴速度會影響釉藥的發色
再來則是天候、季節、溼度也會影響
萩燒的燒成時間是依照窯室的數量來決定
一般胴木窯是15小時
三個窯室是24小時
四個窯室則是24~30小時
五個窯室是30~50小時
萩燒的燃料以充分乾燥2~3年的赤松木為主
赤松木則是挑選直徑2~3公分
長度大約是40~50公分的尺寸
窯燒升溫結束後封窯
要密閉3~4日才能出窯

← Back ∣ vol.29 ∣Next →
茶碗器物學

22
logo
104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33巷6號 ∣ Tel:2521-6917
Mobil:0935-991315 ∣
營業時間:中午12點~晚上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