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斎-34.東海道程ヶ谷
とうかいどうほどがや
冨嶽三十六景
(創作年代:1831 - 1834)
浮世繪之美 - vol.1134
東海道程ヶ谷是從品川數來第三個宿場
從前片平.新町.程ヶ谷是各自獨立的宿場
在慶長2年(1597)合併成一個宿場
東海道程ヶ谷這幅作品
構圖宛如舞台劇般的平面化戲劇效果
刻意弱化遠近法的空間表現
與北齋過往作品截然不同
畫面中的平行空間結構
樹木的輪廓線條緊鄰邊框
皆是舞台美術的具體表現
北齋以獨特的點苔法來描繪松並木
非常美麗
越過並排的松木
遠方描繪的是和緩的富士山
面對這樣的景色連馬伕都被吸引
馬伕的角落於畫面的中心位置
抬頭張望的馬伕將視線導引至富士山
駕籠中的旅人包裹厚重衣物休息
裸露上身擦汗的轎夫
及蹲地綁緊草繩的姿態來看
此地是難以行走的路段
通常不露臉的虛無僧
也難得露出臉
視線看往前方目的地
虛無僧是日本禪宗之一派普化宗
吹尺八在諸國行腳、不剃髪半僧半俗之僧
德川幕府規定托鉢之際
需穿藍色或灰色的無紋衣服
腰袋內配備樂器尺八
頭戴稱作「天蓋」的深編笠
幕府給予自由行旅的特權
葛飾北斎(かつしかほくさい,1760-1849)
江戶時代末期浮世繪大師
葛飾北齋多才多藝
作品涉獵版畫、水墨、染畫、圖書插畫
以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
《北齋漫畫》為其代表性作品
∣ ← Back ∣ vol.1134∣Next →∣
浮世繪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