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鈿的美麗光澤
漆藝鑑賞之眼 -vol.11
螺鈿是古中國的傳統工藝技法
利用夜光貝或鮑貝的美麗光澤來裝飾器物
奈良時代螺鈿技術傳入日本
在建於八世紀中期的奈良的正倉院
用來保管寺院和政府財產的倉庫中
保存許多嵌入唐木的中國螺鈿作品
日本漆藝是以蒔繪技法為主
在蒔繪中為了加強變化而嵌入螺鈿
螺鈿不只是嵌入蒔繪作品當中
也有單純只用螺鈿表現的作品
螺鈿大多使用夜光貝、鮑貝、蝶貝等貝類
蝶貝中分為白蝶貝和黑蝶貝
鮑貝則是使用墨西哥鮑
貝的光澤有各式特徵
夜光貝是有赤色青色沉穩的光變化
蝶貝則是光澤反差沒那麼明顯
鮑貝的光澤變化比較激烈
在嵌入蒔繪中時會配合貝的形狀
在蒔繪中所定下的位置雕洞嵌入
由於貝殼大多都是平面的板狀
所以在碗或是棗上等曲面的器物表面
貝都要仔細切割角度以配合曲面形狀
將夜光貝.鮑貝.白蝶貝等螺殼削磨至各種厚度
如厚貝.薄貝
在漆面或是木地上嵌入貝片
為「鈿」的技法
而貝的嵌裝法粉作彫込法和塗込法
彫込法是先在漆面放上貝片
以針描出輪廓後
將內側刻至貝片的厚度後
以麥漆或糊漆接著
塗込法則是將切好的貝片文樣
直接貼在下地上
依貝片的厚度塗黑漆
再將貝片上的黑漆以炭研磨或是以竹片剝離
其他技法還有在貝片的內部施金箔或是顏料
強調貝色的伏彩色
或是在貝的表面加上細密的毛彫
在白蝶貝或夜光貝的厚貝彫刻成浮彫等
這樣的螺鈿法在唐朝最為流行
不過在宋朝則較少出現發掘品或是傳世品
因此推論螺鈿在這個時代衰退
元明時期則是盛行將貝加工至薄片來表現文樣
在本在室町時代稱薄貝為青貝
螺鈿的技法稱作貝摺
以棗來說
遠州好的青貝茶器使用薄貝
光琳棗則是使用厚貝和割貝的技法
勝軍木庵作的秋草蒔絵大棗則是使用浮彫技法
日本在江戶時代形成杣田細工技法(杣田清輔創始)
薄貝可以用鑿子打出文樣
或是用圓的雕刻刀切成圓形
而將薄貝切成小小的圓形或是菱形
再和切成相同形狀的切金
一起規則的排列組合成馬賽克狀
展現極度精細的螺鈿技巧
一開始日本只有使用夜光貝
在桃山時代開始使用鮑貝
蝶貝則是到了近代才開始使用
尾形光琳在金的平蒔繪中
大膽組合鮑貝和鉛板等素材
製作出八橋蒔繪硯箱(日本國寶)
三種質感形成有趣的對比
這個手法成為琳派蒔繪的代表
∣ ← Back ∣ vol.11∣Next →∣
漆藝鑑賞之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