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活的器物-萩燒
溫事的器物生活美學 - vol.14
陶器在日本的器物中佔有崇高的地位
器物會隨著溫濕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就像是活的器物一般
每次的使用隨著熱水與冷水的交替
所產生的熱漲冷縮現象
由於土質與表面釉藥的收縮比例不同
每次使用都會產生細細的釉裂現象
使用過程會在器物上留下淡淡的痕跡
被稱為貫入紋
有些作家會特別在釉裂上染色
以加深貫入紋的效果
經過長久使用後產生的貫入紋器物
甚至比新品還要來得迷人
陶器入手後仔細觀察每次使用的變化也是樂趣之一
有些器物甚至會在接觸熱水的瞬間
發出清脆的釉裂聲響
萩燒器物在使用的前中後各有不同的變化樣貌
自古以來即有”萩燒七變化”的特性而聞名
萩燒是日本三大茶陶之一
自古即有「一樂、二萩、三唐津」的說法
萩燒的起源自慶長九年(1604)
毛利輝元從廣島轉封至萩
自朝鮮歸化的陶工李勺光、李敬兄弟在此製陶
和唐津燒一樣製造朝鮮風的茶碗居多
萩燒的胎土是開採小郡到防府之間的大道土
混合見島的赤土和萩深山的金峰土
所製作出的器形樸拙厚實
器物表面的轆轤痕跡明顯
經常可見到木板所劃出的刮痕
使用柞灰、雜木灰、稻灰等素材製成釉藥
呈枇杷色有大大小小的貫入文
比起手捻的成形方式
朝鮮式轆轤成形能製作端正的器形
∣ ← Back ∣ vol.014∣Next →∣
溫事的器物生活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