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民陶的小鹿田燒
九州慢行 器物之旅
日田在江戶時期為幕府的直轄地稱為「天領」
有九州小京都之稱
發展出獨特的地方產業和町人文化
是安靜優雅的氣質小鎮
在美麗的日田杉和水鄉當中誕生的「小鹿田燒」
充滿唐臼聲音
承襲古老的手法
器形優雅色澤優美
日田的皿山讓柳宗悅聯想到唐宋的窯場
當時令柳宗悅感動的小鹿田燒窯場
至今仍存在於深山之中
產製小鹿田燒的皿山坐落於茂密的日田杉山中
沿著大浦川的溪邊村落有14戶居民
當中的10戶有著300年歷史的窯場
以傳統方式手作陶器
在溪流上有著古老的唐臼水車
宛如船形的圓木作為水車的角色
船形圓木沿著川溪像蹺蹺板一般
一邊水裝滿後
另一邊蹺起
在蹺起時水撒出
另一邊下降時就順勢將土敲粉碎
是和日本水車不同有著豐富異國風情的唐臼
將附近的土收集至唐臼敲成粉碎
大約需耗時十日至十五日
河流帶動唐臼所發出的聲響迴盪於山谷間
獲選為日本聲音風景 100 選
柳宗稅和英國陶藝家伯納德・里奇 (バーナード・リーチ)
聯手將小鹿田燒推向世界
柳宗稅和バーナードリーチ
留宿於坂本晴藏的窯元
坂本先生對於リーチ的印象
「大約在家中停留一個月
リーチ是畫家沒有作陶
而且這裡使用的是蹴轆轤
我拉好陶之後
對方就在陶上作畫
當時所燒出來的成果很好
リーチ也稱讚我們的品質很好很穩定」
リーチ對於小鹿田燒的激賞
認為小鹿田燒是世界一流的窯元
小鹿田的陶器歷史要回朔至三百年前
寶永二年(1705)大鶴村的黑木十兵衛
向小石原村的柳瀨三右衛門招來至小鹿田
開始建築朝鮮系的窯型
再加上土地提供者坂本家
三家共同支撐小鹿田燒的基礎
小石原燒是自遠州七窯之一的高取燒分支出來
因此小鹿田燒亦屬於高取燒系統
半農半工的小鹿田人們
持續燒製樸素且富有自然雅趣的陶器
只燒製村落自身所需的製品
在這裡無論是長男或是次男
只能有一位能夠繼承
雖然沒有明文寫下
這裡所有的原料都是部落共有的財產
如果兄弟三人都想作陶
也只有一位有權利能夠使用山中的原料
如此不會過於競爭且能夠共存共榮
也不會有繼承的困擾
持續三百年的傳統
都是半農半作陶的生活形式
家裡周圍的農作只有種植自家用的野菜而已
在這裡不會從村落外招人進來
也不使用機器
掘土的工作也是窯元們共同進行
以這樣的共同體生活下去
陶器的技法也是從三百年前的古老技法
一子相傳守護下去
小鹿田的土細緻且粘著力強
不素燒在自然乾燥後就施釉
較少文樣和繪付
大多以流釉和刷毛目居多
或是以稱作「飛鉋」的工具施以點線文樣
以登窯共同燒製為小鹿田燒的特徵
進窯當日各個窯元就會搬運作品集中窯燒
小鹿田燒不使用機器
而是以從古至今的傳統製法
深受大自然的眷顧
有無盡的陶土和豐富的松材作為燃料
利用水力天然資源
在自然中誕生的傳統風格
小鹿田燒於1970 年獲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1995 年被指定為國家的「重要無形文化財」
---------------------------------------------------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對日田皿山留下極高的讚譽
九州令人驚嘆的是日田的皿山
由於地處豐後國的深山之中
至今仍鮮為人知
皿山這個詞在九州經常出現
通常指的是燒製陶磁的地方
因為該窯在日田郡大鶴村的小鹿田地方
當地都稱之為「小鹿田燒」
這裡的交通很不方便
連開車運貨的道路都沒有
而離福岡縣和大分縣分界處的英彥山不遠處
有個叫小石原的窯場
小鹿田的皿山工藝就是承襲自此
在小石原也能看到好的日用器具
小鹿田燒製的產品幾乎都是農家用的器物
所以種類很多,甕、壺、鉢、皿、碗、土瓶、
德利、片口、擂鉢、水差等什麼樣式都有
除了素色陶器外還會採用流描、
櫛描、指描、飛鉋等手法進行裝飾
雖然沒有可歸類於繪畫的產品
器物上卻有著豐富的色彩
有白、黑、飴、綠、青等顏色
有的作為底色或是用於流袖
放在餐桌或廚房裡就好像盛開的鮮花一樣
令人驚歎的是每個產品的造型都很好
沒有一個醜陋的東西
任何窯或多或少都會混雜失敗的東西
只有在這裡沒有看到混濁的作品
也許因為沒有無視傳統進行破壞的緣故
如果今後出現了醜的作品
那也是試作的新產品吧
在九州雖然有很多窯元
但像日田皿山如此完美
保留了昔日風貌的恐怕僅此一處
以如此完好的狀態持續到今日是不可思議的
要是有人想知道過去的窯場是什麼樣子
不如去看看現在的小鹿田窯場
104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33巷6號 ∣ Tel:2521-6917
Mobil:0935-991315 ∣ 營業時間:中午12點~晚上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