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焼き窯
開放空間下的野燒窯是最原始的燒陶方式
古代人發現粘土的土器乾燥火燒之後
裝水也不會軟化
以天然採集的草木為原料
在草木等燃料上放上乾燥後的土器
再蓋上草木
以600~800度左右的溫度燒製土器
日本的繩文式土器.彌生式土器和埴輪等都是野燒所燒製
現在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地區還保有以野燒方式燒製土器的習俗
穴窯(横炎式窯)
利用山的傾斜地挖掘穴窯
在中國和朝鮮半島可見到
自5世紀從朝鮮半島傳至日本
一直到13世紀左右都是主要的燒製方式
使用薪柴的橫炎式窯
也可以還元炎燒成
溫度可達1200度以上
日本自古墳時代到平安時代所生產的陶質土器「須惠器」
就是以穴窯進行燒製
連房式登り窯
於16世紀從中國.朝鮮半島導入日本
是各室連接延著山坡斜面的連續窯
各室為倒炎式
整體比橫炎式窯的熱效率高
有田.波佐見.唐津等陶器都是以登窯的形式燒成
連房式登窯直到昭和初期(1930年)
是肥前地區主要窯燒方式
景徳鎮の薪窯(横炎式窯)
是10世紀中國景德鎮主要使用的窯型
只有一個焚口的超大型薪窯
基本上是和穴窯相似的橫炎式窯
但是建築於平地上
燒製白磁.染付.色釉等器物
使用大量的薪柴
燒製24小時的知時間燒成
景德鎮現在也有少數窯在使用
磚の窯
自古中國萬里長城所使用的磚材
以及各地的塔.城牆.寺院等所使用的黑磚
大多使用此種形式的磚窯
以石炭持續燃燒5~7日
溫度約達900度後熄火封窯
於窯中注水形成強還元後產製黑磚
各地區的磚窯形式會有些許不同
龍窯(横炎式窯)
中國的春秋時代(約3000年前)所使用的縱長窯型
和穴窯一樣為單室
利用傾斜面的単室細長窯型
在窯的左右或上方等多個穴口進行柴薪投入
一開始先從下方的焚口投薪
溫度上升之後再從右方投薪
在器物的周圍燃薪的熱效率也較高
在中國或泰國還有50公尺以上的龍窯
中国青磁即使用龍窯所生産
オリエントの窯
古代埃及或波斯等地東方地域自古使用的窯型
從下方開一個焚口的円筒形窯
以草木為燃料
在地板上有許多孔可供火焰穿過器物之間後上昇排出
在上方的開口部放上陶片或是瓦片
適度調節熱度使焼成溫度達到約800℃
在西亞.西非.西班牙等都有相似的窯型
トルコ・キタヒヤの窯
土耳其代表的焼物産地キタヒヤ現在仍在使用的円筒形倒炎式薪窯
焚口只有一處
為了使火炎上昇
在中心部有一處孔穴
器物則放在窯壁上的棚架
而器物的進出則是在上方的孔穴作業
使用木材作為燃料
焼成溫度約1,000℃
休憩所
赤煉瓦の窯(囲い窯)
常見於中国鄉間的紅磚焼成窯
將炭粉固定成板狀的「煤餅」曬乾
適當置於磚之間堆積成圓筒狀
外側以大片粘土板包圍
上方放上磚或土
下方點火燒成紅磚
在土耳其.伊朗.匈牙利等地區
則是在磚之間撒炭粉
以角型方式堆積
城壁大約是30~40公尺
燒成半個月以上
以少量燃料燒成大量紅磚
ボトルオープン(昇炎式窯)
英國代表的陶瓷産地特倫特河畔斯托克
ストーク=オン=トレント(Stoke-on-Trent)
18世紀中頃使用的昇炎式石炭窯
窯形宛如徳利酒器
在窯的外側以磚作成小屋在當中投炭
是陶器工業化初期的窯型
角型石炭窯(素燒付)
在明治初期由歐洲導入
以石炭焚燒的倒炎式窯型
一直到戰後昭和45年左右(1970年)
是波佐見使用最多的窯型
以石炭和薪柴混燒
在昭和初期(1927年)左右是和登窯同時期使用
但是在戰後角型石炭窯最為活躍
1960年左右改造成燃燒重油
1975年轉型成瓦斯窯
在各地使用
上絵窯(赤絵窯・錦窯)昇炎式窯
和古埃及的円筒形窯相似
但是有中窯的二重構造
火炎不會穿過器物
只有熱溫度傳入
在17世紀中期
中國的赤繪在日本也由柿右衛門成功燒成
現代所使用的電窯是以這樣的窯型轉用
以大約700~800度燒成低火度的繪付
コンプラ瓶(コンプラびん)
江戸時代出島產製的醤油或日本酒在輸出時使用的白色瓶裝徳利型磁器
也被稱為蘭瓶
くらわんか碗(くらわんかわん)
江戸時代磁器製日常使用的庶民雑器
くらわんか茶碗とも言う
波佐見町陶芸の館観光交流センター
1階の「くらわん館」地元特産品販売並匯集町内35窯元陶磁器展示販賣
2階は、波佐見焼400年歴史資料館
介紹陶磁制作過程、歴史資料展示、現代名工傳統工藝士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