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相傳三百年的民藝 - 飛鉋 トビカンナ
說到器物上密密麻麻的螺旋點狀裝飾紋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飛鉋技法,
在日本的陶藝產地之中,以小鹿田與小石原為代表,只要看到此種裝飾文樣,
大多出自這兩個產地。
飛鉋是在陶土素胚上施以化妝土的塗佈,使用具有彈力的金屬特殊工具,
器物在快速的轆轤轉動之下,刀刃在器物上所產生的彈跳波線狀文樣,
所形成的密密麻麻點狀圖形,經由刀刃的不同角度掌控,
每個陶藝家都有自己的細微差異。
這個技術秘傳到日本九州的深山之中,原始技術經過三百年的堅持而保存了下來
,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到了小鹿田燒後,深入瞭解後驚異於民間技藝的能量,
而將小鹿田燒評定為世界一的民藝,最大的原因也是在於對小鹿田保持傳統技法的感動
小鹿田位於大分縣日田市大字鶴河內,山村中約有數十戶的窯燒小聚落。
小鹿田燒的傳統作法為「一子相傳」的獨特模式,製法只單傳給一個兒子
,
不傳外人也不收徒弟,所以時常會見到父子一起工作的情況,
從三百年前開窯到現在的製法一脈相傳。 |
獨特的三家十窯體制,現在的10戶窯都是當初開窯的黑木、柳瀨家的子孫。
1931年柳宗悅以「日田的皿山」之名紹介小鹿田,
在1954年也受到英國陶藝家Bernard Howell Leach的肯定。
小鹿田所使用的陶土是從皿山取得黏土,利用河川的水力和巨大唐臼搗出細緻的陶土,
平均分供給各窯使用,而製作出來的成品也不會各自落款,
而是由整個聚落來守護,一起為了捍衛傳統而努力。
小鹿田的陶土黏性強、鐵份含量多,素燒後多呈現黑色。
因此會在器皿表面上以有彈力的金屬片使用「飛刨」技法結合轆轤,
刻出細細小小的紋路,或是同樣利用轆轤來旋轉器物,再畫上「刷毛目」的裝飾技法。
釉料則是使用長石釉、灰釉、銅粉等來做調合,燒製後的顏色為白、黑、飴色
、
柿色、綠色等,製作出顏色雖然樸素但是裝飾技法卻獨特引人注目的器具。 |